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水,是生命之源,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。而地下水,作为地球上水资源储存库之一,对于全球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和生态平衡的维系,有着深远影响。本期廊坊水文中心地下水科将带大家一起走近“地下水”这个主题,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可能一直以来被我们所忽视的地下水,这份“不可见”的宝贵资源。

什么是地下水,存在于哪里?

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。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保障城市供水、支持农业灌溉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和土壤的孔隙、裂隙以及溶隙等空间中。

孔隙:存在于松散的沉积物颗粒之间,如砂层、砾石层等。这些孔隙相互连通,形成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通道。孔隙度大小和孔隙连通性决定了含水层的储水能力和导水性能。例如在山前冲洪积扇地区,砂卵石层孔隙较大,能够储存大量的地下水,是良好的含水层。

裂隙: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或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产生破裂。裂隙分为构造裂隙、风化裂隙等。构造裂隙一般规则且延伸较远,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;风化裂隙则相对较浅且密集,也能储存一定量的地下水。

溶隙:主要发育在可溶岩中,是地下水对岩石长期溶蚀结果。溶隙的形态和大小极不规则,有的呈细小的溶孔,有的则扩大成溶洞。溶隙的存在使得可溶岩地区的地下水具有独特的赋存和运移特征,往往形成复杂的地下河系和岩溶泉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1 地下水赋存空间

地下水面以下,岩土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,称为饱水带。饱水带中,根据埋藏条件,地下水又分为潜水和承压水。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,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,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。承压水是埋藏较深、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,承受压力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展开全文

图2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

地下水从哪里来?

地下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。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、引水渠等地表水体,在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,也通过渗漏补给地下水。多数情况下降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,但在降水小于200毫米的干旱区,降水量少,地下水主要来自于周边出山河道的渗漏补给。

含水层人工补水,也是地下水的来源之一,即借助工程措施将地表水源引到专门场所渗漏补给地下水,或通过压力水井的方式注入含水层,以增加含水层的补给量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3 地下水的补给源

地下水有什么作用?

维持生态平衡:许多植被依赖地下水来维持生命。地下水通过土壤孔隙缓慢上升至地表,为植物根系提供水分,帮助植物在干旱时期存活,进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。地下水是一些湿地、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系统的补给来源,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。

提供饮用水源:地下水是优质的饮用水源,具有水质稳定、受污染相对较小等优点。在全球范围内,大量人口依赖地下水作为日常饮用水。我国许多城市的供水系统中以地下水为主,为居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饮用水。

支持工农业生产: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用水重要来源。在降水不足或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地区,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。在工业生产中,地下水也被广泛应用于冷却、加工等环节,以及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生产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4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体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5 地下水支持生活及工农业生产

地下水的危机与影响?

地下水超采可能会导致部分泉水衰减、河道断流、湖泊与湿地萎缩等地表水系统的退化;地下水的人为污染会直接导致地下水环境的恶化,引发地方疾病,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。

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以及矿山排水等,造成地面沉降、海水入侵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;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绿洲植被退化、土地沙化、荒漠化等影响,生物多样性消失,沙尘暴加剧;灌区大引大排造成地下水长期高水位,强烈潜水蒸发造成土壤盐渍化,土地生产能力下降,肥力降低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6 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7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胡杨林枯死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图8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湖干涸

守护地下水,绝非一人一地之事,需要每个人从节水护水的点滴行动做起,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更科学的开采与治理技术,需要政策制定者完善保护法规与监管体系。携手同行,才能让这地下的生命之水,在未来的岁月里,润泽土地、滋养万物,为地球家园的发展保驾护航。

涨知识:看不见的地下水

评论

精彩评论